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新生儿期:先天性弓形虫病

2024-01-23 健康知识 50

  【症状】:

弓形虫病或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是由弓形体原虫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性传染病,广泛分布 于世界各地,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先天性感染远较后天性感染严重,这种感染是全身性的,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及眼部等多器官病变。

妊娠早期胎儿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或畸形(北京地区弓形体感染的孕妇其胎儿畸形出现率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产或死产,或使发娩的婴儿具有此病的临床表现。如将近分娩时出现弓形虫感染,婴儿生产时可以健康,但数周后出现临床症状。如在胎儿期能得到母体一定数量抗体,则出生后对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发病,病程多呈迁延性。主要症状如下:

1.全身表现 全身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往往系弓形虫迅速在各脏器繁殖,直接破坏被寄生的细胞,常见有发热、贫血、呕吐、紫绀、水肿、斑丘疹、体腔积液、肝脾肿大、黄疸、心肌炎、淋巴结肿大。往往可迅速死亡。所谓新生儿弓形虫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2.中枢神经系表现 脑积水、脑钙化各种脑畸形为主要症状。表现为脑膜脑炎、脑炎或脑膜炎。常见抽搐、肢体强直、颅神经瘫痪、活动意识障碍。脑脊液呈黄色,淋巴细胞蛋白可增加。晚期在病灶中心出现脑钙经。个别病例脑部坏死组织的碎屑脱落,进入侧脑室,随脑脊液循环,使大脑导水管阻塞,或大脑导水管壁上出现病变,均可产生阻塞性脑积水。如病变局限可引起癫痫。可在发病几天或几周中死亡。如能好转,常遗留有抽搐、智力不足、脉络膜视网膜炎等后遗症。

3.眼部病变 出现眼球病变者较为多见,首先出现在视网膜,偶尔整个眼球被侵犯,以致眼球变小,畸形及失明。一般出现在两侧眼球。

  隐匿型先天性弓形虫病亦较常见,约占80%,出生时可无症状,但在神经系统或脉络膜视网膜有弓形虫包囊寄生,而至数月、数年或至成人才出现神经系统或脉络膜视网膜炎症状。

  【应对措施】:

先天性弓形虫病的预后的较严重,无论有无症状,都必须治疗。后天性感染凡有症状者也都需要治疗。弓形虫眼病患者应同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目前有一定疗效的药物有三种:

1.磺胺嘧啶乙胺嘧啶并用 急性期可合并应用。磺胺嘧啶50~150mg/kg•d,分4次口服,乙胺嘧啶1mg/kg•d,分2次口服,经2~4天后将剂量减半,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25mg。两种药合用疗程约2~4周。乙胺嘧啶排泄极慢,易引起中毒,出现叶酸缺乏及骨髓造血抑制现象,故用药时给叶酸5mg口服,每天3次,或醛氢叶酸5mg肌注,每周2次,并可给酵母片口服以减少毒性反应。

2.螺旋霉素(Spiravngcin) 有抗弓形虫作用,且能通过胎盘,孕妇每天口服3g,脐带血中浓度高出3~5倍。有认为应用螺旋霉素可使胎儿先天感染减少50%~70%。本药对胎儿无不良影响,适用于妊娠期治疗。治疗方法常与磺胺嘧啶乙胺嘧啶交替使用,20~30天为一疗程。先天性弓形虫病需用乙胺嘧啶-磺胺嘧啶2~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期为一个月,这时公用螺旋霉素治疗,剂量为100mg/kg•d,1岁以后可停止用药,待有急性发作时再重复治疗。

近来有报道复方新诺明对细胞内弓形虫特别有效,并容易通过胎盘,对胎儿弓形虫感染的疗效优于螺旋霉素。对人体霉性明显低于乙胺嘧啶-磺胺类。

弓形虫脉络膜炎应先用乙胺嘧啶-磺胺嘧啶20~30天,然后用螺旋霉素加用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1~2mg/kg•d,直至炎症病变吸收,逐渐减量至停药,以免出现临床反跳现象。

  出现原因】:

本病的病原体是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原虫。因其滋养体的形状而得名。以猫猫科动物为其终末宿主传染源,而中间宿主是人除猫猫科动物以外的动物宿主,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各种家畜、家禽在内。

  【预防】:

宜对免疫缺陷的小儿血清学阴性孕妇进行预防。主要措施是做好人、畜的粪便管理,防止食物被囊合子污染。不吃未未煮熟的肉、蛋、乳类等食物,饭前洗手。孕妇早期用血清学方法检查抗体,可以预告抗体阴性的孕妇重视预防措施,以便保护胎儿不受染。如胎儿已受染者可考虑终止妊娠。

  【易发年龄】:

  新生儿期。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