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健康知识 72
临床诊断
Ⅱ型糖原累积病的总发病率约为1/4万,各亚型的发病率有地区差异性:婴儿型在非裔美国人同中国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而成人型在荷兰人中的发病率较高。 本病按发病年龄、病变累及的主要器官同病情轻重分为3型:婴儿型、幼儿型、成人型。个型的主要特征同诊断依据(心脏同肌肉的体征具典型诊断依据)为:
1.婴儿型:娩出时正常,多在新生儿期发病,也可生后数月出现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喂养困难、呕吐、生长发育迟缓,随之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烦躁、咳嗽及水肿等功能不全症状。并表现有全身性的严重肌张力低下(软婴状)、自发活动减少为特征。4~5个月时腱反射消失。进行性衰弱,几乎呈完全性弛缓性瘫痪。咽部唾液壅塞,咳无力,呼吸浅易出现肺炎。常见巨舌、不同程度心肥大,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电图显示高大QRS波同P-R间期缩短,T波倒置,ST段改变,肝中度肿大。血糖、血脂及酮体正常。患儿常在2岁以内死于心力衰竭或吸入性肺炎。可基于尿内酸性麦芽糖及中性麦芽糖缺乏确诊。
2.幼儿型:起病稍晚,在婴儿或幼儿期起病,病程进展较慢,除肌无力外,其他器官受累不一。常以动作发育迟滞或步态不稳为初起症状,继而肌力减退、吞咽困难、呼吸肌亦被侵及,心脏可增大,但少有心衰出现,患者常在20岁之前死于呼吸衰竭。可基于肌肉、肝脏、心脏、白细胞内酸性麦芽糖下降确诊。
3.成人型 多在20~70岁发病,30~40岁症状明显,表现为进展缓慢的全身性肌病,以下肢为最重,无心、肝等器官增大,有时可无症状。可基于肌肉、肝内酸性麦芽糖下降或消失而中性麦芽糖正常,或肌肉活组织检查,于切片中见到较多的糖原沉积,周围血白细胞的糖原染色阳性,予以肯定诊断。
实验室检查
用皮肤或纤维细胞,白细胞,肌细胞进行酶分析可确诊,肌活检可见糖原沉积,与其他各型糖原贮积病不同,葡萄糖耐量同糖原反应皆正常,无低血糖、酸中毒或酮中毒。
1.血生化检查
(1)血清CPK 升高,肝功在正常范围(成年型)。
(2)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曲线正常。
(3)肾上腺素及胰高血糖素试验正常。
2.血液涂片 见到空泡淋巴细胞。
3.肌电图 示强直电位运动,见肌纤颤电位,活动单位电位正常或时限缩短。活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4.肌活检 肌纤维出现大小不等的散在空泡。PAS 染色可见阳性颗粒。电子显微镜下:糖原沉积于肌壁上,肌原纤维内同吞噬性空泡内肌纤维稀少、肿胀。
上一篇:小儿糖原贮积病Ⅱ型要做哪些检查
下一篇:小儿糖原贮积病Ⅱ型是什么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