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小儿常见疾病缺铁性贫血

2024-01-24 健康知识 70

  【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贫血之一,顾名思义这是由于铁缺乏所致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除了出现贫血的一般症状(皮肤粘膜苍白、营养不良等)外,有些孩子还出现所谓“异食癖”,也就是孩子特别爱吃一些奇怪的东西,如吃树皮、沙土、报纸、生大米、面粉等。

  【应对措施】: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并不难,治疗效果也很好。只要按医生嘱咐合理服用铁剂、祛除引起缺铁的病因,此病不久就会痊愈。但对缺铁性贫血,最关键的是预防,尤其要做好婴幼儿的合理喂养及定期健康检查。

  出现原因】:

我们已经知道红细胞及其内含的血红蛋白是我们机体运氧工具,而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之一,因此当饮食缺铁(如光吃素食)、胃肠道铁吸收不好(如慢性腹泻)、慢性失血(如钩虫病、月经过多)等均可出现缺铁性贫血。

  【预防】:

我们人体所需的铁主要靠食物供给,食品中含铁最高的是黑木耳、海带,但植物中的铁不易吸收;而动物的血、肝脏肉类、豆类及蛋类中的铁较容易吸收。用铁锅作饭炒菜也能得到一定量的无机铁盐。

小儿时期平均铁需要量为每日10-15毫克,母乳的含铁量铁吸收率均比牛乳羊乳高,因此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够的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出现缺铁性贫血。新生儿及婴儿如果没有母乳喂养,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这种奶粉在制造过程中特意加入了一定量的铁剂。如完达山阶段配方奶粉、力多精阶段配方奶粉、雀巢高钙高铁奶粉、三鹿助长奶粉等,它们每100克奶粉中含铁量8-15毫克。

  此外,没有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在3个月左右开始添加含铁多的食物如蛋黄、猪肝泥、肉泥、菜泥。母乳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也应添加这些含铁多的食物,否则不能符合婴儿期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较大儿童要克服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家长在烹饪过程中也要注意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木须肉就是一道很不错的菜,每周给孩子做上1-2次,就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出现

  【易发年龄】:

  易发于各年龄段。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