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国学知识 208
五经中的《春秋》为世人所知,而春秋三传却鲜为人知。“春秋三传”究竟由何而来,就让我们一起随着这篇文章来看看春秋三传的来龙去脉吧。
《春秋》是五经之一,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非常简约,给后人的阅读带来很多不便。为了更好的表现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诠释注解。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为其做传的有5家,但是,《邹氏传》《夹士传》已经佚亡,至今只保留着《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本传注围绕《春秋》,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一、三传的渊源
在《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三传的渊源说得很详细。据这两书记载,孔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传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 ,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上一篇:古人读文基础:句读
下一篇:“鲁鱼帝虎”与“三豕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