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知识

宋词的源与根——隋唐燕乐

2023-12-21 国学知识 301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一首《赠花卿》,记载了唐代音乐的空前繁盛,可谓“歌声绕梁,舞袖绵转,丝管嘹亮,谐妙入神。”在歌响入云的袅袅唐音绝响之中,作为一种用于配乐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词音,开始以佛音道乐中响起,并渐渐地成为中华历史文化舞台的交响。

追溯历史之文化深处,我们看到了佛道文化,正是词体文学的深根与源头。

词的直接来源,是随唐燕乐,而用来支撑隋、唐庞大燕乐殿堂的关键支柱,便是寺院的宏大梵唱。自汉始,佛教文化东传,至隋唐空前兴盛,有杜牧一首《江南春》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晚唐时的寺院,已多达数万间,万寺梵唱之声,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空前的梵乐佛颂,是词体文学的关键源泉。

隋唐“燕乐”,包括隋代七部乐、九部乐唐期太宗时的十部乐。其中,西域之乐佛曲数量众多。《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所叙“燕乐”,有西凉、清商、高丽、天竺、安国、龟兹、康国、疏勒、高昌等。“天竺”“龟兹”都是佛音圣地。“龟兹乐”中的《善善摩尼》、《婆伽儿》、《疏勒盐》、《小天》诸曲,“西凉乐”中的《于阗佛曲》等,均为佛音。《乐府诗集》卷六十一《杂曲歌辞》题解中论“杂曲”之源曰: “或缘于佛教,或出自夷虏”。卷七十八中所记的《舍利弗》、《摩多楼子》、《法寿乐》、《阿那瓖》等被《通志》卷四十九《乐略》称为《梵竺四曲》。《隋书·音乐志上》曾载梁武帝萧衍,“笃敬佛法,又制《善哉》、《大乐》、《大欢》、《天道》㠁《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转》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又有法乐童子伎、童子倚歌梵呗。”《羯鼓录》载:“诸佛曲调,亦有十曲。”《乐书》(宋陈暘)言:“‘李唐乐府曲调’中,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德佛曲、如来藏佛曲、乐师琉璃光佛曲、无威感德佛曲、龟兹佛曲,并入婆陀调也。”还有“释迦牟尼佛曲”等多种“佛曲”。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