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国学知识 128
关于救日的仪式,我们看一段文献资料:
凡救日蚀者,著赤帻,以助阳也。日将蚀,天子素服避正殿,内外严警。太史登灵台,伺候日变,便伐鼓于门。闻鼓音,侍臣皆著赤帻,带剑入侍。三台令史以上皆各持剑,立其户前。卫尉卿驱驰绕宫,伺察守备。周而复始,亦伐鼓于社,用周礼也。又以赤丝为绳以系社,祝史陈辞以责之。社,勾龙之神,天子之上公,故陈辞以责之。日复常,乃罢。(挚虞文,见晋书)
这是比较完整的古代救日的礼仪,大家穿得红彤彤的,帮助太阳恢复。伐鼓,带剑。为什么要在社里举行呢?这里的解释很有意思,社是天子的上公,没有尽到责任,竟然出现日食了,社也就有责任,因此要责备社神。这个有点不讲道理了。我传统是认为社是连接上天的场所,关键仪式当然要在社里举行,现在挚虞先生这样说,大概是后来一些皇帝为了开拓罪责的借口。
另外,救日不可以用牲,而可以用币,这也是常规。
《谷梁传》这样写道:
鼓,礼也;用牲,非礼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鼓、三兵;大夫击门,士打更,言充其阳也。
据此,我们可见古代日食礼俗的一般情况。
孔子与曾子讨论与日食相关的问题:
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四。」请问之。曰:「大庙火,日食,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如诸侯皆在而日食,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大庙火,则从天子救火,不以方色与兵。」曾子问曰:「诸侯相见,揖让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六。」请问之。曰:「天子崩,大庙火,日食,后夫人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曾子问曰:「天子尝禘郊社五祀之祭,簠簋既陈,天子崩,后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废。」曾子问曰:「当祭而日食,太庙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接祭而已矣。如牲至,未杀,则废。天子崩,未殡,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其祭也,尸入,三饭不侑,酳不酢而已矣。自启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已葬而祭,祝毕献而已。」---《礼记 曾子问》
上一篇:古代日食二三事,曾让天文官丢脑袋
下一篇:中国日食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