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小儿硬脊膜外脓肿

2023-12-22 行为习惯 87

  小儿硬脊膜外脓肿简介:

硬脊膜外脓肿(spinal epidural abscess)是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常表现为脊髓压迫或神经根刺激症状。 由于胸段硬脊膜外腔较宽,含有丰富的脂肪结缔组织,并有较多的静脉丛,脂肪组织抗感染能力差及静脉丛血流迟缓,故出现感染的机会较多,胸段出现硬脊膜脓肿者约占病人总数的50%,其次为腰骶段,约占总数的35%,颈段较少见,约占总数的15%。脓肿多位于脊髓神经节的后方(82%),位于神经节前方者少见(18%)。

  部位:头部

  科室:小儿科

  症状:腹痛、瘫痪、囊肿、腹痛、瘫痪、囊肿、发热、硬脊膜膨出

  检查项目:血常规、脊柱MRI检查

  相关疾病:小儿急性阑尾炎

小儿硬脊膜外脓肿原因:

  一、发病原因

  1.感染途径

(1)血源性:是脓肿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占26%~50%),多见于周围皮肤的化脓性感染,如皮肤的疖肿(占15%),静脉或肌内注射、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系统的感染咽部口腔的局部脓肿也是常见的感染来源。

(2)直接扩散:腰骶部的褥疮、椎体结核所致的腰大肌脓肿、腹部颈部的开放性外伤、口咽部的炎症、纵隔炎、肾周脓肿均可引起感染向相应脊髓节段硬脊膜外腔的直接扩散,形成脓肿。

  (3)医源性:脊柱外科手术、硬膜外腔的置管麻醉及腰椎穿刺等医疗操作的不规范均可能将致病菌带入硬脊膜外腔,引发脓肿。

(4)外伤性:腰背部的开放性损伤脊柱的贯通伤也是硬脊膜外脓肿形成的常见原因,约占30%。

  (5)隐源性:约50%的患者可能并不能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但多数隐源性感染也是血源性感染,只是因为机体抵抗力较强或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使原发病灶表现不明显。

  2.病原学

脓液的培养有助于明确致病菌的类型,当患者原先已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时,培养也可能为阴性,细菌培养找不到细菌者占总数的29%~50%。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0%);其次为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沙门杆菌也是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对于慢性硬脊膜外脓肿,多继发于椎体结核,因此结核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病人总数的25%,溶组织隐球菌、曲霉菌、布杆菌厌氧菌在慢性脓肿中也偶见报道。多种病原菌夹杂感染约占细菌培养阳性总数的 10%,厌氧菌感染约占8%。

<<<123>>>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