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 亲子教育 119
人是社会性的。孩子在一岁之后,发展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但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照样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在0-3岁期间,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让孩子不认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引导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一般说来4—6岁的孩子就有了东西的归属意识。比如,这个玩具是我的,这盆花是妈妈的,玩具娃娃是幼儿园。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教育孩子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轮着玩,甚至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运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上一篇:孩子对人冷淡的危害与纠正方法
下一篇:如何促进的宝宝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