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知识

中医入门:你需要知道的中医常识

2023-12-21 国学知识 157

医学方面的知识浩瀚无边,可是聪慧的中国人在实践学习中,系统的总结,反复的试验终于创立了中医学,中医的前辈呕心沥血编撰出一部部医学巨著,不仅将救命治病的良方传给后人,更是传递了一种经久不衰的中医文化。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来传承它们,来使用它们。

基本常识

1.阴阳学说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因此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保持在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2.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将人体各部分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同类事物之间出现纵的联系:例如属于木的,有肝、胆、目、筋、怒、青、酸、风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怒伤肝”,肝病易生“肝风”等;望诊时,青色多属肝风,赤色多属心火,黄色多属脾湿,白色多属肺寒,黑色多属肾虚;

用药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各类事物之间出现横的联系:即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例如某一脏有病,既可以因生克关系由另一脏传来,也可以通过生克关系传到另一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就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应用。而五行之中,火的攻击最强悍,水的缓能力最好,木的治愈能力超强,金的冲击能力最强,土的防御能力最好!

(编辑:水未央)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