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国学知识 117
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大书,它不仅是我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至今被世界所公认的一部类似百科全书的大书。《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
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通过一场王室内部的争权斗争取得胜利,但仍有许多人不服,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牢笼士大夫,明成祖即命人编成了此书。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命令翰林院学士解缙等人负责编修,一年后草草编成,题名《文献大成》。成祖嫌它太粗略,又增派姚广孝等协同解缙重修,于永乐五年十一月完成,改赐名《永乐大典》。因为该书工程浩大,没有能刻印,全部由手工书写。开始藏在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永乐大典》也随着入藏北京。
一百多年传统,嘉靖三十六年(1557)某日宫中火灾,三大殿被火烧毁,火势危及文楼。嘉靖皇帝热衷文化事业,对《永乐大典》很喜欢,经常有一二本放在书几案头供查阅。闻听宫中起火,嘉靖皇帝一夜之间连颁三道谕旨抢救《永乐大典》。火灾之后,嘉靖皇帝萌生了将《永乐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头。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派员重录正副二本,至隆庆元年(1567年)才完成。所录正本藏于文渊阁,副本藏于皇史宬。明亡时,正本丢失,可能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清朝乾隆年间,北京皇史宬所藏副本亦缺失一千多册。以后由于管理不善丢失甚多。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该书大部分被烧毁,其余部分被抢走,散藏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同私人手中。
(l来源::明心)
上一篇:中国古代姓氏(上)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