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知识

让对手赞赏的檄文

2023-12-21 国学知识 142

让对手赞赏的檄文

檄文往往是在开战之前,己方发布的讨伐对手,痛斥对方不义之举的文章,为自己的讨伐找到正当的理由,这种文章往往是非常犀利的,对手当然也是恨之入骨,但历史上有两篇檄文却因为文采收到对手的赞赏。

一纸檄文愈头风

陈琳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为袁绍传檄州文》是他为袁绍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这篇檄文铺陈史事,洋洋洒洒,历数了曹操的种种罪状,呼吁天下之人群起而讨之。其中有许多文采斐然、斥责有力的名句,如历数了曹操“实为汉贼”的罪行:“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细政苛惨,科防互设”,使国人“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坎”,使“兖、豫有无聊之人(指活不下去的人),帝都有呼嗟之怨”,“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而袁绍“奉汉威灵,折冲宇宙”,来讨伐曹操,正是“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也”,“可不勖哉!”史书记载,曹操此时正患头风病,在病情发作的时候读到了陈琳的这篇大作。起先,曹操是躺在床榻上,等听到一半的时候,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忍不住一跃而起,大声说:“此愈我病。”可见此文的凌厉峻切、言辞激烈,从而对曹操造成了很大的触动。

骆宾王檄讨武则天:宰相反受到指责

唐代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檄文,是为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李敬业(即徐敬业)所作。在文中,他以慷慨激昂之势,历数武则天的种种“失德”“无道”行为,指责她“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在这种形势下,李敬业作为“皇唐旧臣,公侯家胤”,“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则体现了当时社会认可的“正义”。为了争取朝中大臣的“分化瓦解”甚至“反水”,骆宾王向他们发出召唤:“公等或家传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大家应该“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师,无废旧君之命”,共同完成正义的大业。檄文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结句,大气磅礴,戛然而止,感召之音,久久不绝。

《新唐书·文艺列传》记载,武则天读到这篇檄文的时候只是笑,当读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大惊失色,“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武则天受骂而不以为忤,反而指责宰相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这是很耐人寻味的。骆宾王以这篇檄文名动天下,尽显“笔阵横扫千人军”的文采风流。

(l来源::明德)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