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规训儿童,养成好习惯不难

2023-12-20 行为习惯 47

                                  

每到暑假,不少幼升小的父母就开始为孩子接下来即将进入小学校而感到忧心忡忡,担心孩子进入小学校后行为习惯不好,特别是担心孩子无法顺利适应小学校的各种行为规则。

怎么办?

说起来很简单,提前给孩子进行规则适应训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幼升小断崖式的学校适应,父母学会如何对孩子进行规则训练,对于孩子的社会能力发展是很关键的一环。这么说吧,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儿期就已经把孩子规训好了,这样的父母并不会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校适应担忧;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校适应感到忧心忡忡的父母,在孩子幼儿期基本上都缺乏有效的规训。

下面,就给那些忧心忡忡的年轻父母们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行为规则训练方法:红黄绿行为规训法。

所谓红黄绿行为规训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交通灯的设计来规训孩子;或者,把交通灯引入到孩子的行为规训中。对于城市儿童来说,他们对于交通灯是有足够经验的,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那么,红黄绿行为规训法也就是给孩子的平常行为设置不同的颜色区域,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绿色区域。

红色区域:严格禁止的行为,如果孩子有红色区域的行为,就必须自行负责惩罚性的后果。

黄色区域:限制的行为,或者有限容忍的行为。孩子如果有黄色区域的行为,会收到提醒或警告,但不必负责惩罚性后果。

绿色区域:安全的行为、被允许的行为、自由的行为。孩子在绿色行为区域里的任何行为都是被许可的、鼓励的,不会受到干预。

我们以吃饭为例,看看如何利用红黄绿行为规划法来帮助孩子养成好好吃饭的良好习惯。

对许多年轻父母来说,56岁的孩子吃饭是很头痛的事情,每一顿饭都像是“打仗”一样,弄得父母疲于奔命。无论孩子在吃饭问题上如何折磨人,下面方法步骤都能有效规训好孩子的吃饭行为,并且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行为习惯。

注意:我这里夸口了,56岁的孩子一定能规训好,但是父母未必能做到;或者这么说吧,只要父母能按照下面红黄绿行为规训法的要求做到,孩子是一定能规训好的,孩子如果不能规训好,唯一的原因就是父母做不到。

第一步:父母事先对孩子的吃饭行为进行蒐集、分类,包括孩子吃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父母期望孩子在吃饭时候应该表现出的行为,以及预计可能在特殊情境下孩子有可能表现出的行为。每一种行为都写在一张纸条上,父母蒐集了20种行为,就写20张纸条;父母蒐集了30种行为,就写30张纸条,但是最好能精简,不超过15张行为纸条为最好,这样可以突出重点,抓大放小

父母需要把这项工作提前准备好,包括备好红色、黄色、绿色的盒子/卡纸。盒子的用途比较简单,就是把纸条投入相应颜色的盒子中;卡纸的用途是在白板/墙上用卡纸布置出不同的颜色区域,用图钉/磁贴把纸条钉/贴在相应的颜色区域。

第二步:父母采取合适的时机与孩子一起来讨论。合适的时机一定避免在父母与孩子冲突后,无论父母,照样孩子陷入到情绪状态中时,都不是沟通交流的合适时机。合适的时机可以提前给孩子预告(“明天下午爸爸你一起讨论吃饭的问题”),让孩子也有心理准备;同时,沟通交流讨论过程父母要放下架子,与孩子保持平等的位置;讨论交流过程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不要说教,也不要评价,哪怕孩子说的不靠谱。

前两步的难点是父母要做好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的心态行动准备,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令孩子感到害怕的父母,容易冲动的父母。因此,建议父母在保持心情愉快的心境下与孩子讨论。对于已经表现出胆怯、退缩、不自信的孩子,父母得提前鼓励孩子,让孩子放松。

第三步:在沟通讨论中,父母与孩子一起把每一张纸条都投入//贴在对应的颜色盒子/区域。具体可以先与孩子讨论绿色行为,并从一堆行为纸条中采取绿色的行为,表示这是吃饭时适宜的行为/被鼓励的行为/自由的行为。接着再与孩子一起讨论红色行为,从剩下的行为纸条中采取红色行为,表示这是在吃饭时禁止的行为/负责惩罚后果的行为,对于每一条红色行为,都有相应的负责后果的罚则,如吃饭超时,父母收碗筷,无论孩子是否吃完等。最后剩下的就是黄色行为,表示这是吃饭时被限制/有限容忍的行为,会受到提醒或警告。

注意,这个环节如果孩子提出了新的行为,父母评估后应当增加到待分类的行为纸条中。整个沟通讨论过程,父母要温,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尊重孩子意见。每一张被分类的行为纸条都需要得到亲子同意的共识,并且保障亲子对行为纸条所描述的行为理解一致。有争议的行为纸条在沟通讨论过程中可以暂时搁置,等到最后再进一步充分沟通交流。

第四步:沟通讨论并将所有行为纸条都无分歧地分类完毕,引导协助孩子提炼制订吃饭行为规则。一旦定好规则,厘清了吃饭时的适宜行为(绿色行为)犯规行为(红色行为),遵守规则的权柄就要赋予孩子,由孩子自己来遵守履行。父母的角色只是1、有必要时对孩子绿色行为予以表扬赞赏;2、对孩子黄色行为加以提醒或警告;3、对孩子的红色行为严格地执行惩罚性后果。孩子吃饭时的行为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完全不必干预。

红黄绿行为规训法的要点是清晰地厘清不同行为,或者不同行为程度的分类。绿色行为其实就是鼓励孩子的适宜行为,同时也是孩子可以自由行使的权利;红色行为是禁止的行为,是“雷区”,孩子一旦踩雷就要负责惩罚性后果。不同颜色行为应当衔接且边界清晰,以吃饭的时间约定为例,15分钟内吃完是绿色行为,15~20分钟吃完是黄色行为,超过20分钟就是红色行为。父母在规训孩子的过程中,准备好醒目的计时工具,15分钟、20分钟铃响为界

红色行为的惩罚性后果需要跟孩子约定。例如,20分钟超时,立即收碗筷,中止吃饭。这个过程是按照亲子约定并且达成共识的规则执行的,因此父母完全不用批评、指责、训斥孩子,因为孩子要承担的后果是中止吃饭,而不是被父母唠叨批评。规训规训,是用规则来训练孩子,不是用语言来批评、指责、训斥。不仅如此,执行过程中,父母也不要与孩子有情绪上的冲突对立,孩子有情绪时,父母反而应当抚慰孩子。整个过程父母应当温而坚定,态度情绪温,但执行必须坚定。

吃饭超时的惩罚性后果,除了中止吃饭,还应该包括从中止吃饭到下一顿饭之间,停止一切零食补餐。意思就是,如果孩子吃饭是遵守规则的,没有超时或其他红色行为,那么餐间是可以零食或补餐的,但红色行为的惩罚性后果约定是可以取消餐间零食或补餐的。父母的坚定还包括,孩子如果在餐间感到饿,想吃零食或补餐,父母应该坚定地拒绝,切不可心软,心疼孩子没好好吃饭,餐间来找补。

习惯养成、找培训机构、找辅导老师、找学习课程、找教育资源,就上云心教育!云心免费提供超全的学习资料,知识框架、学霸笔记等,还有知识比赛、兴趣交流等运动哦!关注云心公众号,轻松学习。

责任编辑:一一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