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儿童焦虑症的诊断与评析

2024-02-26 行为习惯 80

  个 案 分 析

  儿童焦虑症是指对情况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多虑、缺乏自信,甚至无缘无故地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惊慌不安、担心害怕、哭闹不止、过度烦躁。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以学龄儿童为多见。

  个案1介绍:

何某,女,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何某父母文化水平较低,都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据教师反映,何某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与同学相处不甚融洽,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其中,语文成绩较好,数学成绩则很差。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看,该生的语文成绩为92分,数学成绩50分,不及格。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虽督促较紧,但因文化程度低,家庭缺乏辅导的条件。家长曾多次找班主任,要求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数学辅导,并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中不爱说话,腼腆,好面子,有自尊心,较孤独,有事常闷在心里,不肯轻易向人表露,有时还好冲动。

  (1)典型病例

  个案2介绍

小晴,女,4岁。小晴上幼儿园已1年多,但1个月前一次感冒后就不肯再上幼儿园,突然变得依恋父母,父母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母亲上厕所都要跟着,她自己如厕也不能关门,要父母站在她看得见的地方。基于了解,小晴出生在迷信气氛浓厚的家庭,其母曾讲死去的公公回家拿东西,其表哥也常讲鬼故事,病发前一周随母外出旅游走失一次,当时极为惊慌,这些不良刺激早就深埋在她幼小的心田里。此后,不敢独睡,怕黑,睡着也要手攥着母亲,生怕母亲离去,警惕性特高,常半夜惊醒,哭闹,曾尝试强行送幼儿园、但极度惊慌,情绪暴发,哭闹不停,紧抓着母亲的手不放,甚至乱抓乱咬,其凄惨场面不忍目睹。

  诊断与评析

  上述2个病例中的小朋友的症状表现,都是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个案1"中的该女孩出生在迷信气氛浓厚的家庭,一些恐慌情绪早就深埋在她幼小的心田里,这次感冒成为她发病的导前线,以过度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症状与依恋对象分离有关,诊断为儿童分离性焦虑。

"个案2"中何某的过度焦虑主要是由于学习问题个性问题造成的。在学习上,一方面,她为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功感到欣喜自信,另一方面又为在数学上的挫折感到沮丧自卑,内心的这种矛盾冲突必然会引起情绪上的忧虑不安。再从个性其优势包括看,这位学生孤独、敏感,胆小,多疑,情绪好冲动,自制力较差,这些性格上的弱点使她与同学很难相处,有被排斥感。人际关系的不谐加上学习上的苦恼,使她的不安情绪进一步加重。

1家长老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应注意到孩子的年龄、智能水平,既不能马虎,也不能苛求,不溺爱,也不放纵,使正在长知识、长躯体的儿童,从小得到健康的发育。

2耐心听患儿诉说,对他们在焦虑时表现出的担心痛苦要表示理解同情,消除其内心的顾虑,解释产生焦虑的原因,教会他们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克服。

  3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参加活跃生动的户外运动或游戏,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传统,以新的注意对象取代对依恋者的过分注意。

4当儿童出现期望的行为时,要及时加以鼓励,使已出现的行为得以保持下来。

5对于已经出现焦虑症状的患儿,严重的病例,要进行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有的患儿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如服用抗焦虑药物、佳静安定等。但这类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随便服用。

  (2)儿童焦虑症的症状

患有焦虑症的儿童,常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情况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出现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基于的烦恼。对平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当急性焦虑症发作时,患儿表现为过度烦躁,焦虑不安,伴有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气促,出汗,尿频,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患儿夜间往往不敢单独睡,怕黑暗,常需要妈妈陪伴,常伴有夜间遗尿。

  1家长对孩子非常苟求,要求严格,孩子摄于家长的权威,整天保持在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引起了过度焦虑反应。

2家长对孩子非常溺爱,在家中对其百依百顺,这同样使孩子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孩子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或学校中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就容易出现过度焦虑。

3亲子关系不良。父母没能给予子女安全而温暖的情况,不能使他们依赖这种环境。还表现为一方面对子女态度冷淡,另一方面有让子女保持在一种无所适从的矛盾境地。

  4突发事件影响。如与父母突然分离、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在学校受挫等。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