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1 亲子教育 61
“今天,孩子到底怎么了?”曾经可爱、温顺、讨人喜欢的小家伙怎么就变成了自私、霸道、无理取闹的陌生人?而我们的容忍、劝说,无休无止的担心,怎么使情况看起来更糟糕?其实,当我们换一种思路去“破译”孩子的行为,会了解到孩子偏差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需求。作为父母,要改变孩子,有时需要先改变自己。
专家:王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妈妈跟我玩嘛!”
雪儿4岁了,在幼儿园里不怎么喜欢同别的小朋友玩。只有一个叫丹丹的朋友同她玩得比较好,若是丹丹哪天没有来,她就会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一整天不说话,看着其他的小朋友玩。可是回到家,雪儿却十分喜欢缠着我:“妈妈给我讲故事嘛!”“妈妈跟我玩嘛!”劳累了一天,我还要一边忙着做家务,一边应付她:“好好,雪儿,妈妈待会儿跟你玩。”“不嘛,妈妈你现在就跟我玩。”雪儿腻在我身边,不停地哼哼。我终于忍不住了:“玩,玩,玩,你就知道玩!你不看我忙成这样!烦不烦人!”雪儿看到我发了脾气,小嘴一咧,“哇”地哭了起来。听到雪儿的哭声,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嗓门一下又高了八度:“哭!有什么好哭的!”
分析:
信息沟通的过程是传递者经过选码将自己的感觉表述出来,接收者通过译码获得对方的信息。
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在孩子成长的动力中,最关键的是寻求归属感同自己在团体中的一席之地。对孩子而言,家是孩子最早、最关键的团体,父母的认同、尊重、接纳是孩子自我价值形成的核心。孩子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首先可能采用建设性的行为,如表现优异、学习优秀、体育好、乖巧可爱等;如果这些行为不能成功,孩子们就会采用破坏性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如骚扰、懒惰、磨蹭、反叛、固执、抗拒、不当行为、无助等,以此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坐不住的叮当
我家叮当5岁了,性子特野。瞅见什么新奇的玩意儿,他都会迫不及待地拿到手里,没一会儿看见什么别的东西了,又会扔了这个去拿那个。我经常得跟在他身后一路收拾。更要命的是,他在幼儿园里,也是“顽性不改”。老师上课,他东瞅西看,听到窗外有小鸟叫,马上跑传统;看到什么好玩的玩具,马上传统拿,甚至别的小朋友手上的东西,也伸手就拿,弄得小朋友哇哇大叫:“老师,叮当抢我玩具!”老师为这件事情很头疼,老是跟我数落。我也十分头疼,回到家里,磨破了嘴皮说他,可是一点用都没有,他照样我行我素,没一点儿改观,真让人伤透了脑筋。
分析:
“喜新厌旧”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什么新鲜好玩的东西都想据为己有,这是孩子好奇心的天性使然。而对于一些小小孩,他们的身心发展并不成熟,注意力还很难长时间集中,本身就处在“坐不住”的阶段,偏偏被贴上了“顽性”的标签,实在很是无辜。
每个孩子都会期待从团体中获得一席之地同归属感。在这种心理需求下,可能有一些孩子会通过不良行为达到吸引注意、争取权利的目的,而父母同老师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坏习惯而不自知。
老师的讲道理,父母的发脾气,最终都不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与其事后对孩子发脾气,不如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新玩具,看到新玩具时,还要看到它与情况、其他人的关系。
他总是磨蹭!
我的儿子4岁了,是个典型的慢性子,穿衣服、吃饭、收玩具,样样事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我是一个做事利落,不喜欢拖泥带水的人。儿子不仅没一点像我,而且,简直就是我的对头冤家!我同他爸爸工作都很忙,平时做家事是能快则快,而浩浩偏偏事事“慢三分”,简直让我急得忍无可忍。你喊他过来吃饭,他好像没听见似的,该干什么干什么,大声多喊他几次,他才懒洋洋地回应或慢吞吞蹭过来,好像电影里的慢动作。我经常因为这个问题给他讲道理,甚至大发雷霆,可他却我自岿然不动,照样不紧不慢的,有时还顶嘴。我是又烦,又生气,真的很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分析:
孩子磨蹭可能会有很多原因引起。弄清楚孩子磨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采取相应的对策,往往比简单催促孩子更有效。
不过,有时孩子是“需要”磨蹭的。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他的脑子飞快地运转,思绪在自由飞翔,他的内心世界由此而变得丰富。如果孩子的磨蹭属于这种情况,那么爸爸妈妈在给予理解同适当宽容之外,如果还能同孩子聊聊他心中的那个世界,在他敞开这个世界之后,再引导他走出来,回到现实中,也许并不会比催促他多花多少时间,但却可以使孩子同父母都快乐。
“我不想学钢琴了!”
我的女儿5岁了,正在学钢琴。让我苦恼的是,每次练琴,我同她都会出现冲突。刚开始练琴的时候,姿势同手型特别关键。但是,女儿每次都随心所欲地乱弹,不注意细节。我在旁边监督,只要看见她手型一错,就忍不住上前纠正,用一根小棍挑起她的手腕。可是,女儿就像是成心挑衅似的,总是出错。我也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大声地训斥她。开始时,玲玲非常有积极性,每天都主动坚持练琴。但渐渐地弹琴变成了她最讨厌的事情。现在,她对钢琴完全丧失了兴趣,每天特别不愿意坐在琴凳上,我也只好拿出小棍吓唬她。
分析:
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打好基础才是“成功”的关键。他们经常会在孩子学习一项新的事物时,像盯贼似的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错,立即十万急切地加以纠正,非要正确无误才作罢。
孩子正值学习阶段,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我们习惯采取批评、挑剔的态度来矫正他们的错误,无形间将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甚至让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父母需要思考,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不是习惯挑剔、批评同设定过高的标准?
上一篇:留心儿童求助的种种信号
下一篇:小学生为何只听表扬不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