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亲子教育

肉毒杆菌到底是什么

2024-01-17 亲子教育 179

肉毒杆菌(学名: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缺氧情况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肉毒杆菌在不正确加工、包装、储存的罐装的罐头食品或真空包装食品里,都能生长。肉毒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各处,比如土壤动物粪便中。人体的胃肠道也是一个良好的缺氧情况,很适于肉毒杆菌居住。

人体的胃肠道是一个良好的缺氧情况,适于肉毒杆菌居住。肉毒杆菌属于厌氧菌,严格厌氧,在胃肠道内既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产气,又能消化分解肉渣,使之变黑,腐败恶臭。在厌氧情况中,此菌能分泌强烈的肉毒毒素,能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

肉毒杆菌芽胞抵抗力很强,干热180摄氏度5-15分钟,湿热100摄氏度5小时,高压蒸气121摄氏度30分钟,才能杀死芽胞。肉毒毒素对酸的抵抗力特别强,胃酸溶液24小时内不能将其破坏,故可被胃肠道吸收,损害身心健康。

据了解,人体在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引起中毒后,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致病机制

肉毒杆菌致病,主要靠强烈的肉毒杆菌毒素(肉毒毒素)。肉毒杆菌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剧烈的毒物,毒性比氰化钾强 1万倍;纯化结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对人的致死剂量约为0.1渭g。肉毒毒素与典型的外毒素不同,并非由生活的细菌释放,而是在细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待细菌死亡自溶后游离出来,经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酶激活后方才具有毒性,且能抵抗胃酸消化酶的破坏。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能透过机体各部分的黏膜。肉毒毒素由胃肠道吸收后,经淋巴血液扩散,作用于脑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碍乙酰胆碱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引起肌肉的松弛性麻痹。

  中毒症状

摄食肉毒杆菌的食品可引发食物中毒 ,如 pH>4.6的低酸性罐头食品(含铁罐,玻璃罐) 或香肠、火腿 。人感染肉毒杆菌后会出现视觉模糊、呼吸困难、肌肉乏力等症状,如病情严重可能引起死亡。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