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亲子教育

父母溺爱孩子其实是补偿自己

2024-01-10 亲子教育 68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表述:鈥溔绻矣辛撕⒆樱欢ú蝗盟呶业睦下封€潱€満⒆忧虿灰裎乙谎芸噔€︹€︹€澯谑牵芏嗉页ぃㄎ⒉┙逃⒆硬淮邮导食龇ⅲ苁谴拍涿畹牟钩バ睦恚跋炝撕⒆拥姆⒄埂�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会对自己小时候最匮乏的东西产生贪欲,或者将其过分给予孩子。于是,就产生了家长溺爱孩子或者强迫孩子的现象。

  家长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包括3种类型:

  1、家长补偿自己童年的不足

  一般是自己小时候父母管教特别严,或者家里特别穷,因此自己有了孩子后就走入另一个极端。

  2、家长补偿陪伴孩子时间不足

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因此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

  3、家长补偿孩子的不幸遭遇

  这些家长或者已经离婚,或者孩子身有残疾,家长对孩子有一种歉疚,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溺爱孩子。

  家长对孩子补偿心理的一些情景:

有的成年人小时候受到父母的忽视、拒绝、惩罚后,焦虑、悲伤、恐惧的情绪会深深印在脑海中。为人父母后,一旦发现自己在拒绝孩子,或孩子的表现类似自己的经历时就会不寒而栗,本能地终止正在出现的事情。

类似心理补偿的行为还有:因为自己小时候的考试焦虑而放纵孩子逃学、逃避考试,或者因为小时贫困,脱离自己的客观条件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等鈥︹€�

有的父母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于是要求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报考某所学校或获得某个学位等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采取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追求兴趣的勇气。

由于通过孩子进行心理补偿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怀有鈥湶钩バ睦礅€澋母改竿� 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去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成长,这种做法实际上有悖因材施教的原则,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让孩子形成强迫性格或患上强迫症,引起 成年后做事情犹豫不决,个别孩子还会变得极具控制欲,不利于以后与他人的正常相处交往。

几乎这类家长都会为自己辩护说:鈥溛抑皇窍M煤⒆拥玫阶詈玫摹b€澘墒率瞪希导噬细静淮嬖阝€溩詈免€澋亩鳎ㄢ€溩詈免€澋某刹� 情况。道理很简单,任何鈥湶缓免€澋幕肪嘲有源碳ぃ院⒆拥某沙ざ疾荒芩低耆抟妗b€溔煤⒆拥么詈玫拟€澩岷α撕⒆樱颐浅浦€溙鸲� 品鈥�-----表面上香甜可口,实际上它像毒品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因为心理补偿造成的误区,在我们的周围比比皆是:

  1、孩子应该放在首位

殊不知,越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正确的做法是,孩子总是在逐步成长的,除了婴幼儿时期以外,并不需要家长太多关注。

  2、对孩子应该完全讲民主

正确做法是,你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就是鈥溡筲€潱皇氢€溝M€潯<页び斜匾煤⒆用靼祝€溡蛭沂悄愕母福福┣祝矣性鹑挝阕鲋鳌b€�

  3、家务活父母做就行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完全应该为家庭尽义务。调查表明,目前家长要求孩子做家务的只有10%,而仅仅是上一代,这个比例照样90%。

4、应当设法符合孩子的一切愿望

正确的做法是,生活本身就包括种种挫折,要让孩子体验成功,也要让他经受挫折的考验。最理想的结果是,对孩子的希望不必样样符合,总体上只要能符合他们全部要求的25%左右就行了。样样满足孩子,实际上就是告诉他们优裕生活可以不劳而获!

  寻求心理补偿,虽然并不一定是件不好的事情。然而过度补偿的行为却可能产生问题,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请千万慎重!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伤害了孩子。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