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8 亲子教育 77
在平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1、孩子正在专注的玩,突然来了客人,大人在热情的招呼客人,客人看到家里有小孩,同孩子打招呼,妈妈马上过来,拉着专注在玩的孩子,叫“叔叔阿姨”之类的,在妈妈热切的眼光之下,违心的说:“叔叔好”之类的。然后妈妈夸奖说:“宝宝真棒,真讲礼貌。”
2、孩子在同别的小孩玩,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妈妈走过来对自己的孩子说,“宝宝乖,把你的玩具给xx玩,好不好?”有时孩子会嚎啕大哭,有时孩子会直接说“不”,有时孩子迟疑一会后,会不情愿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妈妈马上夸奖说“宝宝真棒,宝宝学会分享了。”孩子一脸的难受样。
3、大人逗孩子:“你最喜欢爸爸照样妈妈啊?”孩子不知道怎么回覆,很难过的样子。如果妈妈在场,就说妈妈,如果爸爸在场就说爸爸,有的会说爸爸妈妈都爱。
4、爷爷给妞妞一个喜欢吃的东西,然后“逗”妞妞说,“爷爷也想要吃,妞妞给爷爷吃,好不?”妞妞先会迟疑一会,然后思考一下,将要放到嘴里的东西拿给爷爷,爷爷马上高兴的说“妞妞真乖,爷爷不吃,妞妞吃,妞妞真棒!”妞妞会很嫌疑的看着爷爷。
这些情境,让孩子陷入道德两难的境地。大人们要用“好”、“棒”“乖”“懂事”“听话”“聪明”等词语“绑架”了孩子!如果你逐步地表现你的倾向性,孩子以后就会倾向性的讨好你同迎合你,或者反抗你,慢慢的就远离了她自然成长的过程。
1、孩子是天然淳朴的,刚开始她会认为她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她,还没有分离的概念,等慢慢长大了,才能分辨出我的,你的,别人的,在有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她会坚决捍卫自己的私有物品。如果我们懂得这个规律,就会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呵护她的自尊同权益。
当她能够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她就会尊重别人的权益,才能有足够的人格去分享。这只是一个人格形成的发展过程,只有经过了这个过程才能顺利到达分 享的阶段,如果没有顺利度过这个过程,她的自私就被压抑,越压抑力量就越大,以后会呈现出更强的自我中心。
上一篇:家长切记 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下一篇:家长发红包 老师该不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