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礼仪知识 162
孩子不懂得节约的原因
如今,不少城市独生子女的头脑中几乎没有“节俭”的概念,他们不知道量入为出、花钱大手大脚,更不懂得物尽其用、量入为出,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折射出的是成人实际节俭意识的弱化、节约教育环节的缺失同节约教育模式的僵化。
1、家庭教育缺位
很多家长自身不重视节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而父母一味符合孩子的要求,也从一个侧面刺激了孩子们的消费欲求。家庭节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孩子大手大脚的一个关键原因。
孩子不懂得节约,折射出成年人的不良的行为方式。在我们身边,不乏出手阔绰的父亲同随手倒掉饭菜、扔掉物品的母亲,他们的行为自然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节俭,何为“粒粒皆辛苦”。父母常常在生活细节上不注意节约,不能做到爱护物品,一水多用,人走灯灭,孩子又怎么能真正明白处处节俭的道理?对于孩子们这一不良习气的形成,专家认为不该苛求孩子,家长们尚且铺张浪费,怎能要求心智还没成熟的孩子呢?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成人的行为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孩子们来讲,“粒粒皆辛苦”是背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远离劳动使孩子对“辛苦”没有亲身的体验,是引起他们浪费的另一个原因。让孩子懂得珍惜,学会节约,家长除了以身作则外,还要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实际劳动,体会父母辛苦挣钱的不易,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辛劳,才能发自内心地理解节约的含义。
2、学校教育缺失
有不少家长希望学校能开展节俭教育,使孩子有意识地降低消费、爱惜财物,认为通过老师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不容易使孩子反感,比家长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据了解,目前节俭教育的力度随年级增高而递减。幼儿园的老师经常教育孩子们节约用水,讲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曾开过“养成节约美德”的主题班会;而小学高年级同中学则偶尔开展节水、节电的宣传运动,至于少花钱,学校老师讲得很少。
一位资深中学教师表示: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专门的节约教育内容,班会等运动也很少以节约为主题。不少被认为节约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也大都侧重在节能教育上。
3、教育模式有待更新
纵观现行的节约教育模式,包括两种。一是控诉旧社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呼唤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还停留在寻根之旅、忆苦思甜等上世纪节约教育的水平。这一模式的缺点就是脱离实际,流于形式,无法让孩子感同身受。二是讲述国家资源有限,现在浪费了以后就没的用了,关注面非常宏观,对孩子的触动也不大。教育模式的僵化可见一斑,因此二者都难以起到预期效果。
孩子浪费有其特定的心理因素,青春期孩子渴望被注意,浪费攀比不完全是虚荣心作怪,通过攀比亦可以获得自我独特的感受。某些成绩不好又没有各种特长的孩子更喜欢攀比,他们的心里“潜台词”是,如若不这样很难在老师同同学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老师同家长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仅仅靠高消费同浪费达去到引起吸引他人关注的目的。
上一篇:培养孩子懂得节约习惯的好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