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知识

竹林七贤(一)

2023-12-21 国学知识 109

据《修武县志》记载:1750年,四十岁的乾隆皇帝沿太行山西行,途经河南修武县,当他得知这里是魏晋时代“竹林七贤”聚会的地方时,不禁大发思古之幽情,挥笔写下了《七贤诗》:

嵇生放达意真豪,嗣宗青眼夸神交。

启事吏隐何妨涛,沛国豫流形陶陶。

小阮不愧玉树曹,阿戎清爽舞浊醪。

竹林之游芳躅高,延之过激由去朝。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自负的皇帝,对这七个古人感怀不已?

其实,“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代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位名士。由于他们曾经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么个雅号。

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名称开始流传开来。

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逐渐演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名士走进“竹林”的呢?

关于这个事情,还要从汉朝末年说起。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经过二十余年时间的征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为曹魏政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

同年十月,曹操的儿子曹丕强迫汉献帝以“禅让”的名义退位,自己登基称帝。

226年,当了七年皇帝的曹丕病故。

临终前,曹丕委托司马懿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真等人共同辅佐他的儿子、魏明帝曹睿。

在中国,司马懿几乎是人所皆知的名字。 公元179年,他出生在河南省温县的一个世家大族。

司马懿出山后,在抗击东吴、蜀汉等战争中屡建奇功,成为曹魏政权的重臣谋略家。

在《三国演义》中,对他的出色表现有着详尽的描写。

239年,曹睿去世,八岁的曹芳继承皇位,改元正始。由司马懿曹真的儿子曹爽共同辅佐。

作为三朝元老,谋略声望都远在大将军曹爽之上的司马懿,用装病来麻痹对方。而暗中却等待时机,准备给予对手以致命的打击。

山雨欲来风满楼。

面对当时险恶的政局,难测的宦海,为了免遭杀戮,许多士人不得不躲避于山林。随之而来的,是玄学的盛行。

所谓玄学,就是老庄之学。魏晋时代玄风盛行,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局不稳,在改朝换代的变动中,士人,尤其是那些与政治有干系者,往往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