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国学知识 117
我国制砚的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在彩陶文化时期,砚或砚的雏形(研磨器)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它的主要作用是研磨制彩陶用的颜料。砚诞生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今日能见到的最百老的实物是1980年临潼姜寨遗址中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的石砚,有砚盖,有磨扦(并非研石),砚心微凹,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研磨器,与汉代石砚极具相似。砚弯有陶质水盂,有黑色颜料 (氧化锰)5块,砚、水、墨俱全。
我国古代早期,大约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汉代的砚一直保持在迟缓的发展状态之中。在形制方面,长期保持着附有磨杵的形式,这是因为当时一直使用的是天然墨同丸状、块状的半天然墨,不易于手研,必须借助研杵同研石进行研墨,使其溶解于液体中方能使用。这段时期内,我们的先祖对砚的形制、品质进行了不懈的改进,除一般石砚外,还出现了陶砚、铜砚、漆砚等。
到了汉代,由于出现了以松烟为主要原料的人工手捏墨,砚的制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长方形的人工墨,使用十分便捷,磨石同磨杵日趋笨拙,不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结束它们的历史使命。当时砚的制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加之纸的发明对砚的装饰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砚便名堂翻新起来,不但有石砚、瓦砚,而且出现了玉砚、陶砚、漆砚同青铜砚。它们或方形或圆形,或山形或龟形,有的还带有三足。现在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方圆饼形石砚,出土于上海福泉山一座西汉中期的墓葬,用青褐色的页岩制成,砚体园而扁平,质地较为细密,简而不陋,轮廓清晰,砚面上附有圆柱型磨石一块,已经初步摆脱了原始砚的务求其用、不求其美的风格。大约到了西汉中期,砚可以说已经开始从实用的书写工具中分离出来了,逐步脱胎成带有浑朴装饰的工艺品,步入了艺术的殿堂。
(责任编辑:圣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