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3 儿童健康 40
儿童心理问题与家长的不良行为、情绪往往互为因果,需要双方进行调整,但成人更应该自制。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首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是防范同矫治儿童心理问题的良策。
如果孩子每天面对是爱唠叨、爱发火、焦虑、紧张的父母,其情绪发育肯定是很糟的。因为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
领着孩子走进心理咨询室的父母,个个都一脸的凝重。无不在用表情告诉咨询者:鈥溛业暮⒆佑形侍猓M隳馨锇镂摇b€�
一位母亲这样倾诉:鈥溛业暮⒆幼钥啬芰μ睿焐辖驳煤锰褪亲霾坏健C刻煳乙⒑枚啻位穑拍苊闱客瓿梢恍┳饕怠N叶嘉偎榱诵摹5窍衷谖颐橇┚拖穸酝芬谎K苎岱澄遥唤ノ业幕啊N艺娌恢栏迷趺窗欤肯氲胶⒆影职置刻炷敲葱量嘣谕庾伊龊⒆佣冀逃缓茫艺媸欠浅D压8梦医剐牡氖牵⒆诱庋氯ィ丛趺窗欤库€�
这位母亲言谈中充满了焦虑、失望、忧伤同无可奈何,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她那沉重的心情。在讲到孩子爸爸辛苦、孩子不要强、自己不能教育好孩子、对孩子担忧等时,她控制不住自已激动的情绪,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动情的母亲。我们可以想见:每天面对不自觉的孩子,她要进行多少苦口婆心的劝说;当孩子听不进去时,她又是多么地恼怒同伤心。
针对这样一个母亲,我们首先帮助她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她本身的情绪问题。因为孩子每天面对一个爱唠叨、爱发火、焦虑同紧张的妈妈,他们又会有何反应?在家庭中,父母是儿童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也是对儿童最有影响的人。因此是孩子情绪的榜样。
儿童在父母的不良情绪面前,很容易产生内心冲突。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照顾,以符合某些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喜欢父母的这些不良情绪及其一些行为方式。内心的矛盾引起他们心情烦躁、郁郁寡欢,精神分散,严重的可出现紧张、焦虑或强迫。有的则出现一些查不出生理改变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胸痛、憋气等,以缓解内心更大的不安。长期保持在母亲不良情绪氛围中的儿童,心情不畅,不知不觉地将这种困扰压迫到无意识中,有意无意的采取一些拮抗的行为,如强迫动作、说谎、逃学,丧失自尊同自信,经常爱与惹麻烦的儿童在一起,于是发展不被周围喜欢,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对于心理防御机能差的儿童,长期压抑是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