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小儿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的初步区别

2023-12-23 行为习惯 42

  如何基于原始初级资料判断上感病原

  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13、血象:病毒感染初期:WBC可轻度升高,但N多不高。细菌:一般二者均高,但有三种情况: A、WBC升高,N不高; B、WBC正常/稍低,N升高-----多为阴性菌; C、WBC升高,N升高-----多为阳性菌。分类比总数更有意义。

  14、机查血象WBC分类与手工差异大,应以手工为更准确。

15、发热伴寒战-----可能系细菌感染。

  16、发热伴手足凉------可能是阴性菌感染(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败血症,要警惕shock)

17、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基于以上"经验",临床操作似"容易",然而小儿解剖、生理、免疫等方方面面特殊,血常规又太“常规”了,往往缺乏特异性,儿童疾病又变化多端,传变迅速,我们的生活情况与发达国家不可比拟,积习难改(比如随地吐痰吧),因此,原发/继发细菌感染也就多了,要等一些化验结果出来(如病原培养、血清试验,且不说在基层没有相当条件),恐怕要耽误了孩子的病了。SARS早期不也象上感吗?确诊它容易吗?不也少不了抗生素吗?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人们用传统医学不也繁衍生息了吗?因此,用与不用,要辨证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