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行为习惯 40
1.易感人群
1~5岁小儿发病者最多,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近年来小儿广泛服用疫苗,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特异性IgM,2周后出现IgG同IgA。保护性中同抗体,可维持终身。病后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者罕见。
2.传染源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关键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鈥斂谕揪洞ィ粘I罱哟ナ侵饕シ绞剑晃廴镜氖帧⑹澄铩⒂闷贰⒁挛铩⑼婢叨伎纱ケ静 I偈榭鱿驴赏ü掌赡ァ�
4.流行其优势包括
遍及全世界,多见于温带。散发式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热带同亚热带同发病率在各季节无显著差别。传统流行以Ⅰ型病毒为主,Ⅲ型最少。大规模服用疫苗后,Ⅰ型病毒减少,ⅡⅢ型相对增多。
5.病原知识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大量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粘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Ⅰ、Ⅱ、Ⅲ3个血清型,型间偶有交叉免疫。病毒可用人胚肾、人胚肿、猴肾及Hela细胞等培养。耐寒,低温(-70℃)可保存活力达8年之久,在水中,粪便同牛奶中生存数月,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但对干燥很敏感,故不宜用冷冻干燥法保存。为耐热。60℃30分钟可使之灭活,煮沸同紫外线照射可迅速将其杀死。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酒精及5%煤酚皂液。但对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漂白粉等敏感,可将其迅速灭活。
6.发病机理
病毒经口进入后起初在口咽,消化道,主要在回肠淋巴组织增殖,包括扁桃体、回肠集合淋巴结、颈部深层淋巴及肠系膜淋巴结,并在其中繁殖,如此时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局部感染得到控制,则形成隐性感染;少量病毒进入血流被带到其他部位的网状内皮系统,并在那里广泛繁殖。继病毒血症出现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有时病毒也可通过周围神经纤维末梢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在潜伏期病毒存在于咽部同粪便中。发病后咽部持续带病毒达1~2周,大便中持续排毒达3~6周,甚至更久。病毒血症持续数日,到发病时消失,此时特异性抗体开始出现。
病毒能引起显著病理改变的唯一部位是脊髓同大脑,主要累及脊髓的前角活动神经元同脊髓。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小脑同皮质活动区都受到较小程度的侵犯。病变可累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脑干,网状结构、前庭核、小脑蚓突同小脑核也可受损,大脑皮层活动区病变轻微。交感神经节同周围神经节偶有病变。
病毒对神经元的损害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最终引起噬神经细胞作用。瘫痪的部位同严重程度决定于被侵犯神经元的分布。造成严重神经损害的促发因素包括年龄的增加,近期扁桃腺摘除术,接种,其中以接种白百破疫苗最常见,妊娠同正值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期的躯体过度虚弱。其他病变可有局灶性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肝及其他脏器充血同混浊肿胀,淋巴结增生肿胀等。
上一篇:小儿麻痹症早期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小儿麻痹症是什么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