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 行为习惯 54
有问题的行为被家长或老师认为是严重的,并引起特别的关注。许多有问题的行为是某些发育阶段典型的现象(如2岁时的违抗行为)或是某气质类型的其优势包括(如"难养型"儿童的气质其优势包括是生物功能无规律,反应强烈,以消极情绪为主,适应慢)。
行为问题的出现率取决于如何定义同测查行为问题:几项基于人群研究的报告,其出现率≥10%,而来自诊室中儿科临床的全国性调查报告,出现率<2%。
评价
对儿童应评价健康状况(包括既往同现在),发育阶段同气质(如"难养型","易养型")。对家长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将正常发育阶段中的典型行为误认为是异常的;对孩子的期望与其性格特征不符;抑郁,无兴趣,拒绝同过度保护;明显的感到自我丧失,尤其是缺乏社会支持的时候。内疚同无能感在行为问题儿童的家长中十分广泛,而且难以表白。医生对家长这种挫折感的认同并指出这些问题的出现率经常可以缓解他们的内疚,而且有利于找到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儿童在典型一天中的运动记录可以提供关于有问题行为的详细情况,同时还必须了解儿童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该行为,儿童所处的社会情况以及家长对该行为的反应。
就诊时直接观察到的亲子关系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这些观察以及家长的传统史都要充分,并尽可能了解其他人包括亲戚,老师同护士在任何时候所观察到的情况。
婴儿早期的亲子关系质量影响着婴儿的认知同社会化的发展。母亲在这个阶段处理问题的能力可能会因妊娠困难,难产,产后抑郁或未得到配偶,亲朋的足够支持而有所减低;而且,生后最初几个月婴儿的饮食同睡眠时间往往难以预测,大多数小于2或3个月的婴儿不会整夜地睡觉并经常长时间地大哭(参见第256节中喂养同胃肠道问题中的绞痛);婴儿觉醒时间较短,没什么机会给家长一个积极的反馈。此外,各种其他来自儿童,家长或情况的因素都可能对亲子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
恶性循环模式 恶性循环模式指家长对儿童行为的消极反应引起孩子的不良反应,后者反过来又引起家长持续的消极反应。在最广泛的恶性循环模式中,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拒绝作出指责,打骂的反应,家长的这种反应也可能是由于一个2岁小儿的违拗或一个4岁小儿的顶嘴这些与发育阶段相关的消极行为引起的,或是因为感到无法对付一个自生后就是难养气质的儿童而引起的。在恶性循环模式中,孩子对应激同情绪不适的反应常表现为固执,顶嘴,攻击行为,大发脾气而不是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