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小儿溃疡性口炎的预防与治疗

2023-12-22 行为习惯 100

  小儿溃疡性口炎简介:

溃疡性口炎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或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症。多见于婴幼儿,常出现于急慢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口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

  小儿溃疡性口炎原因:

溃疡性口炎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或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症。多见于婴幼儿,口腔各部位均可出现,常见于唇内、舌及颊粘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咽喉部。常继出现于急、慢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口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小儿溃疡性口炎症状:

口腔各部位均可出现,常见于唇内、舌及颊粘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咽部。初起粘膜充血、水肿、可有疱疹,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边界,易于擦去,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不久又出现假膜。局部疼痛,淋巴结肿大。拒食、烦躁、发热,体温39~40℃。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增高,创面渗出液涂片染色可见细菌。全身轻者一周体温,溃疡逐渐愈合,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

  小儿溃疡性口炎检查:

通过观察可见于唇内、舌及颊粘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咽部。初起粘膜充血、水肿、可有疱疹,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边界,易于擦去,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 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常增高;创面渗出液涂片染色可见细菌。全身轻者约一周体温,溃疡逐渐痊愈;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

  小儿溃疡性口炎鉴别:

  麻疹、手足口、鹅口疮等一些疾病鉴别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鈥檚 spots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出现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引起死亡。该病以手、足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3.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出现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出现

  小儿溃疡性口炎并发症:

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的炎症会 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鈥溠昙扳€澥彻埽坏┦艿角AΡν萄识骶突岣械讲皇娣踔粱嵋蛭绿郏芫人锌赡艹鱿滞阉<觳橥庵苎笾邪紫赴T龈�;创面渗出液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全身症状轻者约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

  小儿溃疡性口炎预防:

  1.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2.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3.对于婴幼儿的被褥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4.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5.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运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小儿溃疡性口炎治疗:

做好口腔护理,多清洁口腔,以01%~03%的利凡诺溶液每天1~2次漱口1%~3%双氧水或1:2000的高锰酸钾清洗溃疡面然后涂5%金霉素鱼肝油。补充足够的营养液体,供给多种维生素,预防纠正水、酸碱失衡,及时感染,并选用抗生素。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