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逆反期不听话未必是坏事

2024-02-21 行为习惯 65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中,这样的现象时常看到:孩子成长出现心理问题,一家三口全部到场。有的是父母有问必答,孩子一声不吭;有的是父母与孩子没说两句,就会争个面红耳赤。其实,所谓青少年逆反心理,不过是站在家长角度看孩子成长的一种说法。从心理发展过程而言,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存在,泰然面对、正确处之,这段特殊的成长时期完全可以顺利度过。

  人一生中的两次典型逆反

心理学界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共有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3岁至5岁称为鈥湹谝荒娣雌阝€潱�12岁至20岁称为鈥湹诙娣雌阝€潯�

在第一逆反期里,孩子才刚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等,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后,主观能动性发展强,对成人的要求、安排、训斥、惩罚等常会表现出执拗、任性、逆向而行。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到了青春期,则是第二逆反期,逆反心理也最重。此时,孩子的生理发育已逐渐成熟,出现第二性征,在心理上则正保持在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逐步强化。他们要求成年人将他们视作大人看待,理解并尊重他们。如果这种理解与尊重的需要无法得到符合,自然会产生很强烈的逆反心理。

研究结果表明,5%至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对抗拒绝大人的要求与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怨恨他人等。这些行为在家里学校表现尤为明显。

  妈妈要接纳,爸爸应认同

  孩子保持在青少年心理逆反期,不少家庭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孩子与妈妈的鈥溍茆€澮淮ゼ捶ⅲ氚职止叵翟蛳喽曰汉汀F涫担改冈诩彝ブ兴缪莸慕巧煌龅解€湶惶扳€澋暮⒆樱哺梅⒒硬煌饔谩�

从妈妈的角度来讲,坦率地接纳是第一步。孩子从母体中分离开来,直至自己慢慢独立长大,完全是一个分离过程,可不少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就该跟自己的想法一致。其实,逆反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的心理状况,并非个例。很多例子表明,没有叛逆的孩子没有成长,也不可能超越父母的成绩,想要鼓励孩子有发展,还应尊重他们形成的主见,并辅以自己的生活积累作参考。

比如有的孩子平日只喝碳酸饮料、从不喝水,妈妈的指导应该是鈥溡峡梢院龋还缆杪璧木椋獠⒉焕谀愕某沙も€潱皇堑ゴ康卦鸨浮⑺到獭K档礁盖祝×考跎俑稍ず⒆幽娣吹拇问H绻⒆幽娣床⑽薜赖鹿勰钌系拟€湷龈疋€潱盖子Ρ硎救贤⒐睦嘌蛩说脑鹑我馐丁�

  再如,很多男孩觉得妈妈啰嗦,认为不用妈妈多说事情也会做好。这时,父亲不应劝孩子听妈妈的话,而要表示认同,鈥溇右谎裕崧砟炎贰D闼档搅耍鸵欢ㄒ龅健b€�

关于逆反心理,《心理学大词典》上的解释是:鈥溎娣葱睦硎强凸刍肪秤胫魈逍枰幌喾鲜辈囊恢中睦砘疃淳哂星苛业牡执デ樾鳌b€澮簿褪撬担娣葱睦硎侵缚吞逵胫魈逍枰幌喾鲜保木哂星苛业执デ樾鞯纳缁崽取G嗌倌甑哪娣葱睦恚涫抵适峭怀鲋魈澹ㄗ晕遥┑哪持中枰蜃鹧希怀鲎晕业亩懒⑿浴⒆灾餍曰虼嬖诩壑担幌喾矗硐殖龆运说牟蛔翊印�

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主要缘于四个原因:

  ●不切实际的期望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对立情绪。

  ●对孩子非常严厉

有的家长信奉鈥湶淮虿怀刹拟€潱辈皇蓖诳唷⒎泶躺踔链蚝⒆樱源死创碳に堑某沙ぃ峁庵肿龇蟮厣撕α撕⒆拥淖宰鹦模斐刹涣己蠊�

  ●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许多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好奇、探索心理,认为这是在瞎胡闹,这样易引发孩子不满情绪。

  ●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长唯恐孩子不听话,会反反复复说教,孩子长期保持在鈥溌砝墒解€澋乃到袒肪持校匀换岵岱承睦怼�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