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行为习惯 63
在当前医学界,儿童抑郁症的诱因有以下几种认定:
1、失去父母的关爱。一些大的家庭动荡会给孩子纤弱的心灵蒙上阴影。
2、受蔑视同抛弃,心理长期自卑,抑郁成疾。
3、家族中有抑郁症病人,遗传因素引起发病。
家庭环境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关键因素。
抑郁症状的出现与家庭情况因素有密切关系。儿童抑郁倾向与家庭情况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有关,其中儿童家庭矛盾性是影响儿童抑郁倾向出现的共同因素。对于男性儿童来说,只有家庭矛盾性与儿童抑郁倾向有关, 而对于女性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同家庭矛盾性都与儿童抑郁倾向有关,这反映了.儿童在性别上的差异。
研究提示:提高家庭同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及减少家庭的矛盾性可以降低.性儿童抑郁倾向的出现。
我国一直以来对于教育认识上的误区也加重了儿童抑郁症的蔓延。
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以为要成才,智力是最关键的。其实不然,孩子成才,除了躯体健康、智力开发以外,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防御方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键。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曾经用40年的时间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应该是他的人格,这个观点提出后迅速得到全世界大部分心理学家的认可。因此国外权威机构对“天才儿童”的定义第一点是“智力正常”,而不是“智力超常”,因为真正成才是智力水平、创造性、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克服困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智力只是其中一部分。智商高,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很多大学生自杀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长时间的教育理论中,“应试教育”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很多家长同学校错误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儿童。虽然这使儿童的应试能力加强了,但其他能力却因此被大大削弱。 这些年来国家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存在的问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照样缺乏关注,甚至还缺乏方法。在一些人眼里,心理健康教育还只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课本、讲概念、考条条,甚至企图通过一年教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上一篇:儿童抑郁症的具体原因
下一篇:儿童抑郁症的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