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幼儿发烧治疗中的误区

2024-02-11 行为习惯 55

幼儿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一些医生家长一见孩子发热就盲目地喂消炎药物。其实,引起孩子发热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时最好不要滥用消炎药物。因为“是药三分毒”,若是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孩子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躯体康复。幼儿发热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基于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还有一些病人在发热时,小病大治,有一些小病就统统打点滴,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降温效果好,可以补充水分,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及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病人,最好是基于病情采取用药的方式,首先要让孩子保证充分的休息,多喝开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配合药物的治疗,若是出现体温持续不退,饮食欠佳时,可以使用静脉输液。

还有的家长为图方便,常上药店自购药物给孩子吃,但是由于孩子的病情变化快,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幼儿的肝脏解毒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优化,易受药物的影响,而造成脏器的损害,因此,希望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随便使用药物。

发热是幼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但是当孩子发热时家长往往特别紧张,为了能使宝宝尽快退热,有时采用一些不当方法,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当孩子发热时,有的家长将孩子裹得太严实,生怕再受风。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了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宝宝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人们通常认为选用酒精或冷水擦浴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方法往往会事与愿违,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会引起孩子的血管强烈收缩,引起畏寒、满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缺氧而出现低氧血症。有的家长用酒精的浓度过高,如用95%的浓度,这样不但不能起到退热作用,而且有可能造成孩子皮肤脱水,加重病情。正确的方法是,给幼儿使用35~45%的酒精或温水进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能达到退温的效果。

当孩子发热时,有的家长不正确使用退热药,从而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有许多家长一看到宝宝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物快速退温,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有病情的好转,若是应用不当,还可以引起宝宝大汗淋漓,出现虚脱反应。正确的做法是,当宝宝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小儿泰诺林,但须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