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6岁前别扣“多动症”帽子

2024-01-29 行为习惯 6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鈥湺喽⑩€�)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我国学龄儿童的多动症患病率为4.31%~5.83%,估计全国共有患儿1461万至1979万,其中约65%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

鈥溦夂⒆釉趺�

  一刻也停不下来,是不是多动症啊?鈥澤钪杏姓庋寺堑募页げ⒉簧佟�

传统不了解多动症,因此不少孩子被耽误了诊治。现在关于多动症的宣传多了起来,又让很多的家长鈥湶菽窘员€潱扰巫藕⒆踊钇靡坏悖⒆踊钇昧耍从值P氖嵌喽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韩颖博士指出,孩子鈥満枚€澆坏扔阝€湺喽⑩€潯�

多动症的突出症状是两种以上场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只在家里活跃好动,在其他场合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行为,就不用担心孩子患有多动症,这样的孩子只是天性活跃,是鈥満枚€澏皇氢€湺喽€潯�

但是如果孩子在两种以上场合都不能安静下来,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则需带孩子到医院门诊检查,由医生基于心理测试、量表测试现场观察等方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6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医生很少做出鈥湺喽⑩€澋恼锒稀3巧偈鱿至颂乇鹧现氐亩喽⒈硐郑缴庞锌赡芨⒆涌┲瘟啤U馐且蛭�6岁以下的孩子并没有学习任务,而多动症的治疗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他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不管是天性活跃照样有多动症,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训练都是有益的。具体的做法是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利用兴趣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比如用鲜艳多彩的画册吸引孩子阅读,让他能够保持五六分钟的注意力,下一次再保持1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慢慢地,教会孩子控制自己。

韩颖还表示,6岁后如果医生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应该接受药物治疗,在药物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病情稳定好转后,可逐渐脱离药物。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