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抵御超级细菌

2024-01-23 行为习惯 44

最近科学家在一些曾在南亚接受过医疗服务或旅游的患者体内发现了一种几乎能抵御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更为严重的是,其中一些病人由于感染病况非常严重已不治身亡。截至目前,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出现了感染这类细菌的疑似感染甚至死亡病例,最新的消息是一位去印度旅游的日本人也感染了超级细菌,加拿大相关省份已要求为“超级细菌”感染爆发做好准备。这一切都显示出,在抗生素研发与细菌进化的赛跑中,后者再一次冲刺上来,同时也使得刚刚从甲型H1N1流感风波中平复过来的世界似乎又一次保持在疾病流行的边缘。

  新基因惹的祸

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健康保护署印度马德拉斯大学的研究者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科学家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的患者身上采集得到了180份细菌分离物,发现从中得到的大部分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都存在超强的耐药性,仅有替加环素粘菌素能够将其制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超强抗药性的秘密就隐藏在细菌体内的一种质粒上。

人类一样,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从本质上依然是由基因决定的。不过细菌的大部分基因在成串排列在染色体的同时,还有一部分游离在染色体之外。质粒就是这些游离基因的关键载体。细菌中的质粒不但能自主复制,传递给子代,还能在细菌之间转移。也就是说,本来不具备某种性状(如抗药性)的细菌承接了来自其他细菌的抗药质粒后,摇身一变也能成为抗药菌的一员。科学家此次发现的质粒上携带一种名为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的新基因,该基因编码的酶具有分解抗生素上β-内酰胺环的能力,而这个环状结构正是大部分抗生素杀灭细菌的命门所在。

  难分胜负的竞争

抗生素与致病菌难解难分的较量还要追溯到1928年,当时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工作的弗莱明医生在他不甚整洁的实验室中第一次发现了一株能够产生青霉素的霉菌。后来在牛津大学科学家钱恩耶鲁大学医学教授富尔顿的继续努力之下,青霉素迅速付诸实用并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它那高效低毒的抗菌性能拯救了无数在二战战场上受伤的生命。很多不治之症——如猩红热、白喉、肺炎、梅毒等——在青霉素摧枯拉朽般的威力之下,都受到了有效抑制。因为这一成就上述三人共同分享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不过,在获奖演说中,先知先觉的弗莱明就敏锐地预言道:“在不久的将来,青霉素就将在世界普及。缺乏药品知识的患者很容易会减少剂量,不足以杀灭他体内的所有细菌,从而使菌种产生抗药性。”

<<<12>>>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