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科普|什么是感统训练?

2024-01-19 行为习惯 83

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通俗来说,是指将自己躯体的状态以及外在情况的信息,通过感觉系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传送到脑部的脑干部位进行抑制、促进、组织与整合的工作,再进一步送到大脑皮质作解释,形成知觉,最后输出动作与行为,使个体能顺利地与情况接触互动,适应情况,进而使个体与情况成为有机整体。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运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推理能力等)。

感统训练是借助感统教具以游戏化的方式,提供给个体丰富的、多样的、持续的、科学的感觉刺激,提升个体学习力、专注力、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社会交往能力、胆量、自信心、语言能力、平衡能力等。感觉统合训练适用的年龄层很广,从0~13岁的不管是正常的孩子照样学习困难或者行为异常的孩子都可以接受训练,而且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与改善。

感统失调的表现

1.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平衡感不良、好动、疯跑、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无指令、无对视、不与人互动,逻辑思维差、空间感不好、记忆不好、活动计划能力差,躯体不协调 ,容易累,恐高、晕车等。

2.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情绪波动大,爱哭、脾气暴躁、害怕陌生情况或适应新情况较慢,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过分喜欢触碰某些东西、十分抗拒剪头发/洗脸、孤僻、粘人,做事缩手缩脚,安全感差、怕黑、声音敏感及触觉敏感,习惯旧枕头、棉被的触感,因此不易入眠,影响睡眠质量,痛觉过分敏感或迟钝等。

3.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差,粗心大意,身脑不协调,发音不清,语言发育迟缓,方向感差,动作笨拙,容易跌倒。经常碰伤,不喜欢活动/运动,走路同手同脚等。

4.听知觉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或布置的作业等。

5.视知觉不良表现为: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游戏或体育运动,而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在运用中,要基于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

1.从实际情况出发,训练因人而异

感觉统合训练并不是“大杂烩”,它需要基于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水平或者失调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进行训练时,要基于孩子的年龄、性格、躯体状况、喜好等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训练方法,才能更好地要求孩子、激励孩子。

2.自动自发,循序渐进

无论是学习照样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最禁忌的莫非常被强迫做某事,只有让他们自动自发地进行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在训练中,训练者要时时刻刻记住让孩子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因此,训练所使用的布景或者道具要丰富多彩、富有童趣,要能够与孩子产生共鸣,而且简单中不失精巧,便于孩子使用。

3.尊重孩子,培养成就感

作为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角,孩子才是训练的中心,尊重孩子并不是指一切要以孩子为中心,而是要尊重他们对于感觉刺激的需要采取,并在训练时适当地给予帮助,使孩子能作出适应性的反应。在训练中,训练者还要注意语言的技巧,例如,孩子如果问道:“我做得好不好?”大人就应当回覆:“做得不错,要是将胳膊伸得再直一些就好了。”而不是“瞧你胳膊怎么总是伸不直”。

4.坚持,用耐心培养孩子

感觉统合训练要遵循坚持的原则,否则就收不到好的训练效果。这是因为,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是一种内在的成长驱力(如学走路、学说话),是一种以感觉统合为基础,一个通过躯体的操作、感觉经验的累积及尝试错误、逐步修正的过程,当孩子能够坚持走完全程后,才能使脑部躯体各部有良好的协调、互动关系,并具备掌控情况的能力。

5.采取训练的时机很关键

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心情。例如,应当在孩子心情最好的时候进行训练,如果孩子正在发脾气,此时要求他进行练习很可能会让他从此对训练产生抵触。此外,在搬家不久、换保姆或者刚上幼儿园后的一段时间内,最好不要立刻进行训练,要留给孩子心理调节的时间,让他慢慢接受已然改变的现实,然后再投入新的生活中。

如果您有相关的检查及治疗需求,请到医院门诊咨询就诊。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