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选用解热镇痛药时要注意

2024-01-06 行为习惯 70

  流感与感冒有区别吗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的毒力最强,其次是乙型。

人群对流感病毒广泛易感,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仅维持8-12个月,一般不超过2年。当病毒的抗原出现小的量变时可出现新流感病毒株,常引起局部小流行,一般2鈥�3年一次;当抗原出现质变时,产生新亚型,往往出现世界大流行,10鈥�15年一次。

具有普通感冒相同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但起病更急,高热明显,全身症状重,如头痛、乏力、肌肉痛等,呼吸道症状逐渐明显,小儿有腹痛、腹胀、腹泻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并发肺炎、中毒性脑病、心肌炎,因此流行期间小儿、老人中病情危重者多,甚至可引起死亡。一般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饮食清淡、多饮水,对高热、烦躁不安、头痛等应给予对症处理。

因为流感病毒不耐热、酸、紫外线,对酒精也敏感,一旦发病,可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消毒隔离。特别要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流行蔓延。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就显得特别关键。疫苗接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疫苗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两种,一般婴幼儿、老人、体弱者采用前者,保护期为一年。

普通感冒是由其它病毒、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虽然也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多数传染性不强,仅在家庭内或密切接触范围内传播,临床经过相对较流感轻微。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有的还具有抗炎、抗风湿、抗痛风作用。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有别于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因此本类药物又分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非麻醉性镇痛药。目前主要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布洛分等,主要用于消炎镇痛的药物有消炎痛及萘普生等。

  临床上解热镇痛药物种类及复方制剂较多,选用时应加以注意。

1、解热作用:本类药物解热效果好,作用可靠而迅速,主要通过增加散热过程,对产热过程无影响,可使发热患儿体温降至正常,但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应注意解热镇痛药只是针对发热的对症治疗,不能解除致病根本原因。

2、镇痛作用:疼痛在平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解热镇痛药对于高热、长期低热、感冒、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以及各种中等程度慢性钝痛,如头痛、神经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效果较好,但对于外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如肠痉挛、胃疼等无效。本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与阿片类不同,在解热镇痛治疗剂量之下,对精神意识状态及其它感觉无影响,久用亦无成瘾性。

3、抗风湿作用:本类药物中除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外,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通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炎症时局部区域有一种叫做前列腺素的物质合成增加,从而出现红、肿、热、痛等一系列症状。解热镇痛药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可起到治疗作用。

由于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的毒性较大,卫生部已在1982年淘汰了两药的单方制剂,但含有这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仍在临床使用,故应对这些复方制剂加以注意,不可滥用。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