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儿童安全 78
【症状】
宝宝活跃好动,在游戏玩耍时,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引起骨折。据统计,儿童骨折约占骨科病人的1/3。因此,家长应了解骨折的相关知识,并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宝宝骨折的症状有:
躯体局部有疼痛同压痛感,运动后疼痛有所加重。
局部有肿胀,淤斑。
受伤部位出现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丧失。
严重时肢体可出现畸形,如短缩、扭曲、旋转等。
反常运动,即不该运动的地方产生运动。
移动受伤部位可听到骨断端有摩擦的声音。
【应对措施】
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宝宝去医院处理,在等待急救人员赶来的时候,密切观察宝宝是否因疼痛、出血过多而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晕厥等休克的症状,这时候家长应把宝宝的头置于低位,并注意肢体的保暖。
有出血应立即止血处理,对于骨折处出血,在送宝宝去医院前,可以先用干净的毛巾压住伤口。如果出血较严重,可用橡皮筋管、橡皮带缠绕骨折的肢体,以压迫止血,但要注意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引起骨折的肢体缺血。
家长不要在创面上撒消炎粉、止血粉之类药物,也不要在创面上覆盖不干净的棉布。止血后应在创面上盖上无菌纱布或未用过的毛巾,防止在运送的过程中创面受到污染。如果有骨的断端暴露在皮肤外,家长不要挪动它。
在送宝宝去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轻、稳,以免加重损伤。宝宝如果是四肢骨折,应找一块木板或书本将骨折两端固定;如果是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应找一副担架,在担架上放一块木板,或直接用木板将宝宝送到医院,争取尽快诊治。切忌背着或抱着宝宝移动,否则可能会因骨折部位运动错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预防】
平时应向孩子进行安全活动的教育,避免在游戏玩耍时出现意外。
【易发年龄】
4~6岁。
上一篇:学前期意外伤害:化学烧伤
下一篇:学前期意外伤害:哽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