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6 礼仪知识 197
同情
随着孩子对别人感情理解的加深,他们能更好地帮助别人。他们不再像以前只知道把好东西送给哭泣的孩子来安慰他,而会采用社会性手段来安抚别人。比如,孩子会用语言安慰同伴,“没关系,一会儿就没事了。”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丢了不要紧,再买一个。”或者用一些运动来转移,陪同伴玩,逗他高兴。
当孩子自己觉得愉快、自信的时候,更愿意帮助别人,并且更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或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因此,孩子的慷慨往往与他们的自我感受同对别人的感受密切相关。
自我印象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描述中,能力同行为仍占很大比重,但孩子已经开始同别人作比较,“我喜欢活动。”“我写作不错。”我是班里跑得最快的。” 大一些的孩子会提到自己社会性方面的其优势包括,比如,自己属于哪个团队,“我参加了校歌咏队。”他们还注意到智力方面的特征,“我很聪明。”最初,孩子主要从两个方面评判自我价值:总的能力水平同受喜爱的程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逐渐加强。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优缺点的评价;从对具体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抽象的内心品质的评价。并且评价的稳定性在强化。他们不仅考虑自己的躯体状况、活动水平、学习能力,还看重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孩子自我价值的认识与他们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对自己评价高的孩子最快乐,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孩子经常感到沮丧、伤心。自我评价也直接影响同伴交往。自我评价高的男孩更富有创造性,更自信、坦率,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因而更能被社会团体接受并成为领导者。自我评价低的男孩则往往比较孤独,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不好。对孩子自我评价最有影响力的是父母同同伴对孩子的看法。
孩子自我意识强化的同时,也注意到别的孩子的品质。在同同伴的比较中,如何评价自己将影响孩子的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略高于测试结果,他们更能积极地看待失败,愿意接受帮助找出失败原因,改变处境,而不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保持乐观能使人充分发挥才能。孩子在刚踏进校园的时候多半是乐观的,家长需要鼓励同呵护这种有益的乐观态度。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此着重研究了攻击性的作用、自我强化同亲社会行为等。例如,如果你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游泳技术,就有可能在风浪中陷入困境,甚至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