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儿童健康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与检查

2024-02-27 儿童健康 60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回事?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polio),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时以隐匿感染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咽痛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出现弛缓性麻痹。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自50年代末广泛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天花于70年代被消灭后,小儿麻痹症已定为本世纪末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小儿麻痹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1)重力线的测量

通常可采用卧位皮尺法及站立位重锤法两种,连续重复的测量,可判断重力线变化的动向及治疗效果。

  (2)肌力检查

检查某一组肌肉主动收缩时力量的大小、活动幅度、速度与连续活动的耐力,是一种客观了解麻痹肌肉的病废程度与现有功能的关键方法,也是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及检查效果的关键依据。检查时,可令病人作抗阻力活动。如麻痹程度重、无力活动肢体时,则令作主动收缩检查。

  (3)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可定性判断肌肉功能,有助于鉴别诊断、观察疗效与判断预后。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肌电图表现为:在急性期,可呈现静息状态,随着恢复期的来到,可出现动作电位,常为多相电位。这种动作电位可以反映出肌肉受累的程度范围,此外在鉴别诊断上,可以鉴别神经元性与椎管外周围神经性。因周围神经损害总是前支及后支同时受累,而神经元损害则仅仅是前支所支配的肌肉受累。

  (4)脑电图检查

  (5)脑脊液检查

至瘫痪前期开始异常,细胞数0.05~0.5脳109/L之间,偶可达到1脳109/L。早期中性粒细胞增高,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早期可以正常,以后逐渐增加,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轻度增高。至瘫痪出现后第2周,细胞数迅速降低,蛋白量则继续增高,形成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6)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第1周末可达高峰,尤以特异性IgM上升为快,阳性者可做出早期诊断。中抗体在起病时开始出现,持续时间长,并可保持终身,双份血清效价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补体结合抗体持续时间较短,平均保持二年,本试验操作简单,但特异性低,恢复期阴性可排除本病。如补体结合试验阴性而中试验阳性常表明既往感染,两者均阳性表明近期感染。

  (7)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少数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血沉增速。

  (8)抗原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

  近年来采用已知抗原的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有快速诊断价值。

  (9)病毒分离

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并保存于含有抗生素的Hanks液内,多次送检可增加阳性率。早期从血液或脑脊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其意义更大,但分离出的机会较小、尸检时由脊髓或脑组织分离出病毒,则可确诊。分离病毒通常采用组织培养法。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