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儿童健康

为什么发热病儿不能乱用退热药?

2024-02-05 儿童健康 50

-->     

为什么发热病儿不能乱用退热药?

解热药的种类很多,如:阿斯匹林、安乃近、APC、小儿退热片等。这些药对解热有功效。但是,它们对人体也有不利的反应,其中有些反应是严重的,甚至可以引起死亡。用退热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些病,特别是急性传染病,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单靠服退热药不但治不好,而且还会因暂时退热的假象,掩盖了疾病的特征,造成诊断上的错误,有耽误治疗的危险。

(2)退热药解热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过程而实现的,表现为皮肤血管扩张出汗增多。退热药用量过大,或两次吃药的间隔时间太近,都会使患儿发汗过多,极度衰弱,体温骤然降低而出现虚脱。因此,幼儿体弱儿,用药量宜小不宜大。

有些患儿患慢性病,经常发低烧,家长没有找医生彻底检查治疗,自己长期给患儿服退烧药,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有些退热药能引起白血球减少,血小板减少,胃出血,过敏性休克、肾脏损害、尿毒症等严重后果。如:

①服用水杨酸类(如阿斯匹林)药物后,有少数病人偶发皮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粘膜充血等过敏反应。有的患儿于服药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甚至出现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②非那西汀类药物的毒性虽然较低,如长期大剂量应用时可致眩晕、发绀,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还可致肾脏损害。

    ③服用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药物时,有少数过敏患儿可能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因此,退热药不能任意服用,也不能长期服用,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儿发烧是否必须降温?

小儿发热在儿科门诊中最常见,不少家长常常因小儿反复发热或持续高热,要求医生给予退热降温。那么,发热是否必须降温呢?

一般认为,小儿正常体温为37℃,超过37℃为发热。在一定范围内的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代谢速度加快,免疫功能活跃,抗体生成增多,肝脏解毒功能强化。体温升高揭示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然而,高热持续时间较长的发热,可使机体各系统调节功能出现紊乱,譬如,呼吸心跳增快容易出现心肺功能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则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神经系统兴奋性过分增高可出现谵语、幻觉、惊跳甚至抽搐;41℃以上的超高热还会危及生命;等等。

对小儿中低度发热,如果人为地降低体温,反而破坏了机体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影响病情的诊断,甚至因体温下降而放松警惕,以致贻误治疗。这就是医生为什么对有些发热小儿不轻易采取退热降温措施的道理。对39℃以上高热有热惊厥史的小儿,为了减轻发热对人体的损害,适当退热降温仍属需要。

标签:
标签列表